-
论述标题: 现代物理学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论述内容: “唯心主义”。含蓄一点的说法是“非实在论”。即现代物理学不承认有一个不依赖于人的认识而存在的客观世界。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讲就是:“月亮在无人看它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现代物理学有两大部分组成: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论的创立者是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则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据学派。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呢?因为爱因斯坦不满意量子学的哲学解释,因为这种解释明显陷入唯心主义。而爱因斯坦则坚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爱因斯坦文集》一卷292页) 为此,爱因斯坦等人发表了文章《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备的吗?》,对量子力学提出诘难,这就是著名的“EPR”悖论。爱因斯坦和玻尔为此反复争论了几十年,但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 两人已先后去世,但他们的争论却没有结束。那么,双方的观点谁是谁非呢?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检验办法,即用“贝尔不等式”实验检验。如果实验结果违反“贝尔不等式”,则证明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爱因斯坦的观点是正确的。
论述答复1: 正如海森堡所言:“因为一切实验都遵从量子规律,因而遵从测不准关系,因果律的失效便是量子力学本身的一个确立的结果。” 玻尔亦说:“由作用量子的存在规定了的客体与测量仪器之间的有限相互作用,引起了最后放弃因果性这一经典概念并激烈地修正我们对于物理实在问题的态度。”(《原子物理学和人类知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66页) 放弃因果性,也就使得实验检验成为一句空谈。因为当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发生矛盾时,并不能证明科学理论是错的。因为二者可以不服从因果关系。——这就是现代物理学家对待哲学的态度,即可以任意修改哲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哲学,像数学、形式逻辑一样,也只是对物理研究有用的一种工具。”(引自《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年5期*方文《哲学和物理》) 爱因斯坦曾说:“与其说我是科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从上面我们看到,现代物理学家的“哲学”就是“不要哲学”或者可以任意强奸哲学。因为“哲学”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
- 共1条
- 1
客服、咨询电话:13146884623 邮箱:1348917513@qq.com
1000shihui.com、1000shihui.com.cn版权所有
北京千师慧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4558号-1 京ICP备15004558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082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160